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這個城市還剩下什麼?

寫在華光社區金華街開拆前

台北華爾街、台北六本木、台北曼哈頓等名號,已成為台北市國有土地開發的新令旗。
華光社區開發案,2012行政院從台北華爾街(金融、電信科技)計畫改變為台北六本木(國際級觀光旅館、時尚購物廣場)觀光不夜城,2013年台北六本木又被移植做為打造空軍總部基地為百貨、商辦與國際觀光旅館的宣傳,下一個指標案件台北學院又將嫁接什麼口號呢?
這些開發計畫的「形容詞」,很容易令人想到植皮美容或外來樹種造林,甚至水泥工程治山、治水等,這是完全缺乏土地認同,也沒有源於台北城市發展的基本思考,更是漠視台北市城市發展失控的現況。其實這些都只是充滿炫或與欺騙的廣告用語罷了。
為什麼沒有城市發展的思考?因為開發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城市發展,而是以「活化」為名,無所不用其極的拿國有土地換取現金,用來挹注政府財政,故而在出售國有土地被社會稱為敗家之後,立即改以設定地上權的方式開發,換個方式,一樣敗家。
既然目的是要換現金,當然就要讓利益極大化,因此所有區位晶鑽、基地完整的國有土地成為指標個案(華光、空總、台北學苑),而百貨、商辦、觀光旅館等商業性使用則成為唯一的選擇,至於這些國有土地的開發,是不是犧牲公眾資產、有沒有圖利少數集團、是不是符合都市發展的需求、會不會造成土地的炒作、會不會讓這個城市更加脆弱,根本不是行政院腦袋裡關心的事務。
華光社區開發案正是徹底在這樣思考下的產物,因此,快速拆除、儘速招標是首要任務,而法務部為了求快立功,當然要拋棄人權的考量、漠視社區的歷史脈絡與社會紋理,當然不需要理解居民的生活,更無需可行的安置構想,只要粗暴的冠上「不法」,並且輕率的宣稱「依法」,就可輕易犧牲一切,拆解人的家園、城市的記憶,以及城市發展的各種可能。
把國有土地拿來當作禁臠與籌碼,是政客意圖不良、沒有遠見的惡搞,當然完全沒有正當性與合法性,也陷文官體制於不義。這樣的開發,出賣當代與世代的公共資產,又無法解決或舒緩城市發展的問題(旅館與購物廣場絕非台北城市發展的問題),更將因此製造更多人口、交通與環境問題。此外,也讓這個城市沒了身世,喪失了人權。這樣的城市,還剩下什麼呢?
這個城市,需要的是人權的特質,而非強權的蠻橫;需要綠色的生機,而非灰暗水泥帶來的災難;需要深邃的歷史氣質與人文記憶,而非盤根糾結的政商關係與金權結構。簡單的說,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公民不服從力量,才能阻止推土機與怪手的暴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