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服貿協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服貿協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自由貿易的真面目之二:掠奪與暴力


 
自由貿易的律則是「(大資本家的)利益極大化」,因此,所有協議的簽訂其實是做為一個開門機制,目的就是讓大資本能夠在成本極小化之下獲得最大利益。

大資本家的成本極小化,不是只有關稅的減免,其背後更是一連串的環境資源消耗、勞工剝削,甚至是民主的踐踏、法制的操控以及人權的貽喪。簡言之,自由貿易就是一種強凌弱的掠奪,更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暴力。這些事實,在台灣都有例可循,也都殷鑑不遠,我們卻還拼命地重蹈覆轍。

發展的背後

台灣做為全球生產基地的經濟發展模式,數十年以來,大企業在政府的餵養下前進全球,國家為他們長期的提供了廉價的勞力、優惠的稅賦、便宜易取的土地與水電、低的環保成本,讓他們能夠出口廉價的產品,保有短暫與不確定的競爭力,換來的卻是國土毀壞與環境惡化。

2002年台灣加入WTO,為了大資本的出口競爭力與利益,以傳統產業與農業的犧牲做為代價,開放國內市場。政府對農業沒有保護措施,只能以休耕、農地釋出來逃避責任,更是任憑大資本的無盡需索,變更開發,徹底踐踏農業,造成浮濫徵收、人民流離失所,以及農地快速流失,糧食自給率低的困境。

而政府的文官體制心知肚明的是,為了要成就這一切,必須如何出賣專業、扭曲體制、規避法令、封閉資訊、阻止參與,此外,還要找來友善專業者的背書與護航。產、官、學沆瀣一氣,這就是台灣國土與環境淪落、民主與人權崩毀的眾生相。

這就是台灣社會信仰的發展。我們以為這就是幸福,事實卻只是,付出了一切的代價,卻從來沒有公平的分配,而是讓強者更強、富者益富,拉大貧富差距,這樣的發展還能繼續?

其實,只要檢視WTO下台灣農業的困境,就可以預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帶來的全面性的衝擊。沒錯,是全面性的犧牲。

國家暴力

自由貿易就是大資本的全球性掠奪與剝削。在強凌弱之下,當然不會有公平正義,當然是反民主的,甚至為了為大資本提供自由,政府很容易地成為獨裁與暴力者。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訂,是台灣與一個不正常的國家(黨國資本主義,資本與國家是一體的)發生了不正常的關係(非官方簽訂、中國政治納管、馬習會的條件)。為了合理化這種不正常的關係,於是政府踐踏民主、操控法制,讓政府做什麼都可以(如快速通過、暴力驅離),也要讓人民做什麼都不可以(如佔領行動、罷課停課)。

因此,公民佔領立院至今,台灣社會看到的馬政府,正是一個掠奪的政府,更是一個暴力的政府。這種完全喪失正當性的政府,人民的佔領行動真的只是應然,而且是剛剛開始而已。

但是,不知人民能否看得清楚,只要這樣的自由貿易存在一天,掠奪、剝削與國家暴力就不會告終,而大大小小的人民起義與佔領行動,也不會停止。

所以,我們終究要面對自由貿易。而我,則是徹底的反對自由貿易。
 

自由貿易的真面目之一:誰的自由貿易




318日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動,揭開了台灣社會退回服貿、捍衛民主的全面性公民運動。在積極參與和努力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有很多的反對。反對國家暴力(流血驅離)、反對踐踏民主(簽議與審議)、反對操弄法制(合法、違法認由當權者界定)、反對不公不義(協議內容),也透過這些反對,瞭解政府喪失了正當性,並且深化了公民運動的價值。

然而,我們所反對的這一切,有沒有一個病態總根源?如果有,我想那應該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的自由貿易。

政治經濟/你儂我儂

自由貿易的本質離不開政治、經濟。很多人都會說,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但這是自欺欺人。自由貿易有時是把經濟當作手段,真正的指向卻是政治目的(收編);自由貿易有時又是透過政治的手段強勢的達成經濟目的。而很顯然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兼具上述二者,政治與經濟的慾望互為表裡、你儂我儂。因此,《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當然是經濟,但更是政治。

大資本的遊戲

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更讓自由貿易升級,成為一場堅實鞏固資本的遊戲,這場戲局到底誰玩得起,答案很簡單,是少數的、大資本家。簡言之,自由貿易是為這些大資本家的資本尋找在全球開門的路徑,也是為大資本創造、追求最大利益的遊戲。這場遊戲,其實就是大資本家的攻城掠地,卻披上美名叫做全球化。

誰獲利?

所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個自欺欺人,就是政府只能不斷強調創造多少利益,卻絕口不提這些利益到底進誰口袋,究竟是為誰開創利基?於是少數大資本的利益輕易地被唬弄為全民受益,於是政府就可以大聲責怪人民不識好歹。舉個例,簡化地將企業的雇用當作全民的就業機會,完全忽視大資本開創這些就業機會的背後,以大吃小的競爭下,將消滅多少就業機會。

誰犧牲?

此外,自由貿易的操作機制就是交易。為了國內大資本的順利前進他國開門,當然必須接受國外大資本的開門進入,講白一點,就是當然必須拿什麼去換,也就是當然必須要有所犧牲。但是,問題來了,到底要拿什麼去換,究竟要誰犧牲、如何犧牲?這正是全民最關切者,卻也是政府最不願、甚至無能面對的。

這樣,或可明白,為什麼政府(支持者)與民間(反對者)總是各說各話、雞同鴨講。政府用廣告、宣傳甚至威嚇的手法,把少數人的利益,粉飾為模糊的全民利益;而人民則是要求政府說清楚,這場交易將奉獻出什麼、犧牲什麼?奈何,政府的說詞與張慶忠在立院廁所內的30秒一樣,嚴重便秘。

是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自由貿易的掠奪,就是魔鬼的獻祭。

 

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當總統成為全民共業


日前,巧遇一位久未謀面的高中同窗,閒聊社會局勢之時,他突然迸出了一句「唉,馬英九是台灣社會的共業」。

馬的反人權

馬英九先生常常強調他簽署了兩人權公約(《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但簽署這件事人人都做得到,關鍵是簽了之後如何實踐與落實。馬政權當然可以自誇,2009年已經通過立法並正式實施《兩公約施行法》,已讓兩公約的人權規定成為國內法律體系所保障的內涵。

但事實是這樣的,《兩公約施行法》第8條要求「各級政府機關應依兩公約規定之內容,檢討所主管之法令及行政措施,有不符兩公約規定者,應於本法施行後二年內,完成法令之制(訂)定、修正或廢止及行政措施之改進。」馬英九為何不說明據此訂、修或廢了哪些法?以2011年底民間團體推動的《土地徵收條例》修法為例,這是在民間團體努力推動與社會強烈期待下,馬政權迫不得已的修法,但過程中不僅從未提及人權與兩公約,更是直接操控行政與立法的制度暴力,草率提出版本、拒絕與社會對話並強勢快速通過修法,讓《土地徵收條例》繼續成為強徵者好用的工具,以及對付被徵者的武器。

事實是,土地徵收事件全台展開,大埔強拆家屋、搶奪土地、搗毀家當,不是空前、也不會絕後。馬政權統治下的國家機器,徹底的反人權,甚至迫害人權。

馬的反民主

很多人認為,馬英九沒有沒主素養,其實並沒有素養的問題,而是馬政權根本是反民主的。

千萬別以為馬政權真心誠意要以核四公投讓台灣社會行使直接民權。資訊公開是民主社會公民參與法治化的第一步,但是馬政府至今隱瞞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核電資訊,並以簡化、扭曲的訊息來誤導社會。而核四公投,更是藉由兩道高門檻的形式民主來踐踏民主,又以題目的設計來操弄公投、惡搞公投。

此外,馬政權簽訂服務貿易協議,不僅失職、失能,更是喪心。事先沒有評估與配套,沒有資訊公開與對話溝通,這些事前要做的程序,事後仍然不做,只以「自由貿易是必要道路」、「利大於弊」就要台灣社會心甘情願的背書、買單,這真的叫做「無條件投降」。而當民間社會主動分析台灣將會得到什麼、失去什麼,以及誰獲利、誰受害,則立即被貼上「不理性」的標籤,並以「造謠」來污衊公民的挑戰是滋事份子。

當反人權、反民主的馬英九說「知識份子反對理由不堪一擊」,這真的是這個政權最直接、完整而露骨的表態了。雖然他沒有言明,但事實上已經是正式地向台灣社會宣告「我就是民意」,也輕蔑的告知公民社會「我瞧不起你」,這更是直接對人民的宣戰。

是的,總統是台灣社會的全民共業。

而面對這樣的共業,但願台灣民間社會,能夠拒絕失敗、拒絕奴化,並憑藉共願與共力,走出公民社會的一條坦途。

加油,台灣,這是天賜良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