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公民的風景



三月,春雷驚蟄,眾生脫離蟄伏。許多人和我一樣,經歷了一場身、心的波動。

那天,他們衝進了立院,為了守護那些好不容易擁有的,以及那些好容易就會逝去的。隨後,我們也湧向了立院,為了守護那些堅毅的年輕身影,以及那些點燃的價值與堅持。接著,人民走進凱道,為了島嶼的命運、共同的未來,彼此守護。

我們想要合力推倒一道牆,卻發現我們也築起了一座牆,並且進一步深深觸及自我內在的牆。所以,立院內、外與周圍,有時是個迷宮。

時間許可,我就去立院現場。並沒有特別做什麼,除了偶爾串場,大多數時間席地聆聽,或者四處走動。有時點頭微笑,有時握手致意,有時擁抱打氣。每次闔眼都接近清晨,但是每次醒來卻都也以為是清晨。

我沒有迷途,那是因為現場有許多熟悉的朋友,總是站在前方,讓我看見。是這些熟識的面孔,成就這場風景。而基金會裡根政與中岳的投入,以及北辦的同仁和志工的協助,扮演了這場全民運動的重要基樁。我相信,我們都會因此而更熟穩。

清明過了,也就清明了,才發現這一切風景,只是成熟公民與深化民主的第一步。於是,我們還是得趕緊回到原來的位置,善盡原來的職責,繼續開創地球公民共同的風景。

感謝基金會同仁們努力不懈,感謝所有朋友們的襄助。地球公民通訊裡,盡是我們努力的風景。

 本文刊登於地球公民通訊第20期

2013年12月24日 星期二

夠了,鬆綁的幽靈


台灣的經濟發展是由政府長期扮演資本家的推手,提供各種優惠減免的稅賦,以及低廉的水電,並且敞開土地使用管制之門,以國家全面「鬆綁」,讓大資本家藉著對勞動力的廉價剝削、土地與家園的掠奪、生態與環境的破壞、糧食與健康的污染,將成本外部化給社會弱勢負擔或全民埋單。如此,才能降低生產成本,大量生產並以低廉的單價競爭,成為全球重要生產基地。

鬆綁是一場災難

1960年代的《獎勵投資條例》在1991年落日,但台灣的大資本家並沒有因此而斷奶,政府立即補上《促進產業升級條例》,但這些資本家也沒有因此茁壯,成為具自主競爭力的強勁實業,於是20105月總統廢止《促進產業升級條例》的同時,又頒佈了《產業創新條例》,這些鬆綁的法令,讓國家成為長期的保姆,餵養既吃不飽、也長不大的資本家。

1990年代台灣開始邁向新自由主義的國度,政府為了成為全球自由化經濟體制的一員,更積極為資本的自由流竄排除障礙、鬆綁管制。在鬆綁魔咒下,台灣的土地政策完全瓦解,國土規劃徹底扭曲,只能成為經濟發展的工具,或是解決資本危機的手段,於是土地、環境與人民成為犧牲品。

1990年代起鬆綁國有土地,出售國有資產換取現金,彌補財政缺口;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鬆綁農地,開自由買賣與興建農舍的門。此外,鬆綁土地使用管制,讓政商權力者輕易變更土地、開發敏感區,甚至為違法鬆綁解套,讓違章工廠、宗教寺廟、風景區、溫泉區的濫建,都以納管為名就地合法。

2002年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協助資本進軍不動產,造成炒地之風與暴漲的地價,讓財大氣粗的資本家可以說出「1250萬不算貴」的豪語。政府甚至以公權力協助資本家取得、開發與炒作土地,這種對市場自由開放,卻對社會保守約束的強凌弱體制,就是近年屢屢上演徵收迫遷的國家暴力。

因此,從美麗灣、悠活、華光社區、文林苑、大埔,到清境、日月光,所有敗壞國土、污染環境、毀滅家園、踐踏人權的行徑,都是鬆綁下的冰山一角。而這樣的結果,真正獲益的是盤根錯節的政商關係,由大資本家、政黨政客、地方派系、專家學閥,共同串起金錢與權力的臍帶,也成就台灣從中央到地方的邪惡政治風光。

讓中國加入掠奪集團

今年政府大推「自由經濟示範區」,並意圖強行與中國簽訂「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說穿了就是更大肆的鬆綁,並讓中國由幕後走向幕前,加入金錢與權力的結盟,打著經濟發展的虛名,事實上是更徹底的犧牲一切,來成就有目的性的、少數的惡質集團。

近日,還見報投書稱「鬆綁是唯一活路」。夠了吧,鬆綁的幽靈,長期鬆綁何曾看見活路?「看見台灣」的慘狀正是出賣台灣的代價與災難。
 
本文刊登於2013/12/24蘋果論壇(內文標題已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