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2011年10月10日,筆者針對興建農舍問題去函民進黨蔡主席,2011年12月26日中央黨部秘書處回函。選後,公開回函與文章。
蔡主席,您好:
近日,有關貴黨蘇嘉全副總統候選人其妻在屏東長治鄉農地興建豪華農舍之事,成為社會輿論焦點。本人靜觀媒體報導後,深刻認為民主進步黨並未面對問題,貴黨對社會的所有說明,不僅未見對農地與農舍問題的前瞻,遑論改革的遠見。甚至蘇嘉全 先生的所有回應,完全沒有自我反省,只有推託、遷就甚或質問別人的打爛仗,簡直令人失望到極點。
作為一個備受人民期待再度執政的在野黨,再不展現出眾所盼望的清明格局,難道真要讓台灣人對民主政治徹底絕望?
長期以來,台灣農鄉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工具,農業淪為都市文明的附庸而始終不被肯定,農鄉不僅是提供糧食的「糧倉」,以及提供都市勞動力的「人倉」,更成為都市與工業發展搶地的「地倉」及搶水的「水倉」。
現階段農地面對外在力量的挑戰主要有二,一是以都市或工業發展之名,變更農業用地為都市或工業用地,鯨吞完整農地。例如進行中的新竹竹北「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簡稱璞玉計畫)」,本案由新竹地方藍、綠政客合流同謀,摧毀璞玉良田,將是民進黨不論執政與否都必須面對的土地不正義問題。第二是以農舍興建之名,興建豪華住宅,蠶食農地。此二挑戰將造成台灣農地與農糧危機,且事實是,台灣早已處在危機之中。
以農舍之名在農地上興建豪華住宅,源於制度性的開門,即是2000年「農業發展條例」修法,不僅開放農地自由買賣、興建農舍,新購農地亦可興建農舍,直可謂全面開放。並於2001年由內政部(營建署)與農委會訂定「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試圖對農舍申請資格、建築規範進行管制。但制度性的缺口一開,即難再予限制,何況對農民與農業使用定義不清,以及授權地方政府審核、認定下,令台灣社會見縫就鑽的私民特質有如野火燎原。唉,今日遍地豪宅農舍,以及中央與地方詮釋莫衷一是之亂象,早在2000年修法時即應預見。
內政部(營建署)與農委會面對農地投機炒作與豪宅興建,已開始進行「農業用地興建農舍辦法」之修正,除增訂「申請人須無從事農業以外之專任職業」等做為農民實質身份審查要件外,並規定禁止興建農舍地區,以及對興建集村農舍進一步規範。但該修正(草案)在今(2011)年7月5日 的公開說明會遭建築投資、仲介業與政治人物(特別是執政黨立委)強烈反對。
因此,建議民進黨應善用此契機,向社會宣布,選後將立即推動制度性的源頭改革,一方面評估農業發展條例修法的政策成效,分析十年來農舍興建呈現的問題,另一方面瞭解農民生活現況與需求,並藉此進行農業發展條例第十八條的檢討、修正(甚至廢止)。簡言之,重新檢討開門機制,讓制度性缺口消失。如此,才能凸顯貴黨與藍色嗜土政黨的區隔,真正回歸土地正義的精神。
最後,對於蘇嘉全 先生其妻之作法(興建豪宅農舍)以及其本人之說法,若作為一個尋常百姓,可以被理解,因為「鑽營」的確是台灣私民社會最為人詬病的常態,此一常態必須以制度性的改革加以遏止。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特別是擔任過農委會主委以及內政部部長(農業、農地與農舍的主管機關),這樣的作法與說法,都是不對、不應該且令人不齒的。因為,這已不是制度性問題而已,更是道德問題與價值問題。試想,作為農地與農舍把關手的農委會主委與內政部部長,不管在任或卸任,竟然親自挑戰體制、鑽營制度的模糊缺口,甚至自認為理所當然的沒有問題、不是問題,坦白說,這真的叫做「給人看破手腳」,更讓人對蘇嘉全 先生擔任農委會主委與內政部部長時的台灣社會感到悲涼至極。說得更白些,就是竟讓這樣的人擔任農委會主委與內政部部長,可見台灣社會何其悲哀。
而今,蘇 先生作為一個副總統候選人,其針對此事所言,真是令人非常、非常、非常失望的。這真的是民進黨面對台灣人民(特別是農民)的道德與價值危機。真心建言:道歉並請辭擔任副總統候選人,然後閉嘴、拆屋,才是民進黨帶領台灣社會變革的第一步。
蔡主席,台灣渴求明者、智者、仁者治國,而社會亦正在檢驗您,請讓我們相信,您就是。
台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副教授
廖本全敬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