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個故事談起
聽過一場演講,演講者問在場聽眾:「如果有一天您的孩子回家,非常高興的跟您說,我已經找到未來志向,我最想做的工作是務農,我想要當一個農人,請問在場各位,支持的請舉手?」現場一片靜默,十數秒後兩位聽眾鼓起勇氣舉手。演講者追問:「請問,不會擔心的舉手?」兩位立即將手放下。
2011年10月下旬,我向后里果農謝龍雄先生訂了一箱水梨(謝先生因中科三期被徵收八成果園),收到水梨當天,謝先生的媳婦王婉盈小姐來電告訴我:「廖老師,請您只要匯1000元即可(原價1200元)」,不知所措的我還來不及開口,王小姐又說:「廖老師,我每一層多給您2顆」,我腦子閃過怎麼有人這樣賣水梨,仍未開口就又聽到:「還有每顆升一級給您」,我已經不知該說什麼,她再說:「與其讓辛苦種出的果實低價交給盤商,不如給好友分享,更值得、更歡喜」。
農村社會困境
這就是台灣農村社會的困境--沒有得到社會肯定,連實質的價格都不被肯定,遑論非實質的價值肯定。這個社會肯定的是都市發展與工業發展,認為那才叫做經濟發展。所以長期以來,農業、農村成為社會附庸,農地成為都市與工業發展的邊際土地,而農民淪落成為社會弱勢。
困境不是突發的,而是長期累積與惡化的病態。50、60年代農村是台灣社會的糧倉,70、80年代農村成為台灣社會追求經濟成長的人倉(青壯人口大量外移),90年代至今,更成為台灣的地倉(要地就找農地),最後演變成為台灣社會的水倉(工業與都市發展向農業搶水)。這是一條不歸路,讓台灣農村一路衰敗至今尚未停止。
農地面對三大挑戰
不被肯定之下,農地面對三大挑戰。第一是以農舍為名或違章工廠為主的蠶食;第二是以經濟、工業、城市發展為由,鯨吞過去好不容易被保留下來的完整農地;第三是汙染,所有蠶食鯨吞,讓台灣的農地緊鄰農舍、都市與工業區,所有生活與工業廢氣、污水,透過天空、水系,回到土地,並藉由土地回到我們的食物,再透過食物危害你我的健康,這是死亡的鎖鏈,沒有人逃得開。
如果我詢問各位:「會用不安全的食物餵食自己孩子的人請舉手。」當然不會有人舉手,再問:「真的確定沒有用不安全的食物餵食自己孩子的請舉手」相信依然沒有人舉手,這是什麼意思?因為大家都知道「你有啊!」。這是另一條不歸路。
土地徵收這件事
這樣的挑戰向下發展,到最後就是農地徵收這件事。
土地徵收條例應是作為約束徵收行為以保障基本人權的制度性規範,因此先進民主國家將土地徵收當作最迫不得已的手段。但台灣的土地徵收條例卻恰恰相反,成為需地者好用的工具,以及人民面對的最恐怖武器。
制度約束與規範變成政經權力者對土地所有權人予取予求的制度暴力,人間悲劇自此上演,「最小抵抗」的社會邊緣與弱勢正是徵收的對象,且透過徵收行為讓他們更弱勢。大埔事件,原本一百多戶的自救會被徵收行為要脅、威嚇,而投降、弱化到僅剩24戶,行政院宣稱以地易地更留下最後4戶未解決,這就是徵收行為的最小抵抗原則。
誰是提款機?
更糟糕的是,徵收行為總是高舉公共利益的大旗,做的卻是劫貧濟富的不公不義。
2011年11月初,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當面向馬英九總統表達,政府將企業當作提款機。我想到友達法說會(10月25日)宣布第一季到第三季虧損405億,且仍持續虧損中。我又想到友達的銀行團聯貸,於是上網搜尋,2011年6月180億、2011年1月450億、2010年2月80億(集團旗下LED廠隆達電)、2009年7月270億、2006年9月550億、2005年7月420億、2004年6月600億。我想到國科會的科學園區作業基金,到2009年12月底負債1233億,行政院將以編列預算及發行公債償還。
最後,想起因友達而遭徵收家園的相思寮阿宗伯(中科四期二林園區)以及后里的謝先生(中科三期后里園區)。不禁想問,誰才是提款機?正是我親愛的台灣社會與未來世代。 修法是為了回歸常軌?
民間訴求透過土地徵收條例的修法回歸正道,讓徵收行為成為迫不得已的手段。
但立法院2011年第一會期,執政黨立委兩度阻止民間修法版本進入委員會討論,第二會期行政院提出糟透了的版本,並規避委員會討論,由執政黨委員提案(11月11日)逕付二讀,其後沒有政黨協商,直到大會前一日(12月12日)倉促協商,隔日(12月13日)排入第10案表決,執政黨優勢人數強勢三讀通過行政院版。
修法結果依舊無法約束徵收行為以保障基本人權,土地徵收條例仍是權力者好用的工具,只要有錢即可取走人民的家當,且由執行徵收者(地方政府)決定補償價格。從條例本身到修法過程,我們看到一樣的粗暴本質,與怪手毀田無異。
永續不是夢?
土地徵收造成社會不正義,並進而讓社會不信任甚至造成社會對決。事實上,社會不正義根源於人與環境的對決,簡言之,摧毀環境是瓦解社會的第一步。
「面對公義邁向永續」研討會已經邁入第12年,12年前這個社會已經是一條吞自己尾巴的蛇,12年後仍然在吞(只是不這麼好吞)。一個不永續的社會,必然可以讓關於永續的討論真正永續,台灣社會可謂徹底體現永續的真與偽、正義的虛與實。
朋友,永續真的不是夢,永續是夢幻泡影,而你、我都參與其中。
本文為「面對公義邁向永續」研討會(2011/12/11)
民間與政府圓桌論壇發言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