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的價值在於,讓人知曉他們從何而來,才能為當下劃定座標,也才有可能定位未來走向何方。歷史需要思辨,人們才有機會建立價值與觀點。但是教育部的課綱微調,竟是積極地限縮、割裂與營造單面向的史觀,甚至意圖給予標準答案。
公民教育的意義是,讓人瞭解民主社會裡公共的精神、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以及讓人可以、也願意跨越私領域,走進多元且彼此尊重的公共領域,關心公共事物與議題,成為真正的公民。但是教育部的課綱微調,竟是違背民主的程序,缺乏資訊與議事的公開,甚至漠視教師基本的公民參與權。
當教育的中央主管機關反歷史、反民主,公民豈能沈默?
一群現任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在年節期間,自主地發起「公民教師行動聯盟」,並在2月5日上午,對教育部主導完成審議的「語文與社會領域課綱微調」進行陳情行動。
這是台灣社會一堂真正且實在的公民課,因為公民教育是實踐的教育而非宣講的教育。而在教育部門口的公民實踐行動裡,讓我們看見公民教育的真正人師,而不只是經師,台灣社會應該慶幸,我們有「說到做到」的公民老師。
這些老師的訴求非常單純,包括暫緩微調課綱、重啟公聽程序;反對黑箱審查、落實程序正義;廣納多元意見、尊重學術專業。這些訴求,只是民主社會的ABC,也只是公民社會的基本道理而已,但台灣的公部門行政體制卻大多與此基本道理背道而馳。
相對於這些公民與社會科教師,教育部卻是說一套、做一套,雖然推動公民教育,卻以反民主、反公共領域的方式,保守獨斷、威權荒誕的進行課綱調整。坦白地說,這不僅反教育,甚至是霸凌教育。
春雨忽大忽小的2月5日上午,我在教育部門口,參與並見證高中教師的行動。有幾位老師向我致謝,我告訴這些老師,我只是來補上一堂實實在在的公民課,所以,是做為學習者的我,應謝謝這些老師才對。而這一門真正的公民不服從課程,才剛剛開始,需要更多師、生來參與,履行公民的權力與責任,公民社會才會真正落實。
能夠得到廖老師的肯定與鼓勵,並為文闡述公民教育的本質與行動,讓我們感受到「德不孤、必有鄰」。老師您也是願意走出學術象牙塔的學者,以專業領域投入社會參與,為弱勢發聲、為眾生奔走,您的情操更是偉大! 周威同敬上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