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誰的美麗與哀愁?

文林苑都更案尚未落幕,依據我的觀察,土地管理與都市計畫學界普遍認同(至少接受)都市更新條例的確有問題,必須進行變革。但是最令人驚訝的卻是從業者(公私部門、直接或間接),甚至部分正在接受養成的學生(大學或研究所),或多或少展現出難以接受的沮喪、低迷甚或反抗,這些專業者似乎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我不由得起疑,都市再生原有的美麗為何會搞成如此這般的哀愁?而面對社會的質疑、批判與反省,正是專業自我辯證與前進的開端,為何會以抵抗取代反思、以護衛取代變革?
都市更新(或再生)到底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這是都市計畫與都市更新專業者的首要命題,也是都計與都更專業的根本精神與社會價值所在,亦凸顯專業者或從業人員的社會功能與職責。簡單的說,整個社會希望藉由這個專業達成共同的理想依歸,然而專業從業人員達成這樣的社會價值與職責了嗎?
都市計畫法第一章總則中第一條「為改善居民生活環境,並促進市、鎮、鄉街有計畫之均衡發展,特制訂本法。」第六章舊市區之更新第六十三條「直轄市、縣(市)(局)政府或鄉、鎮、縣轄市公所對於窳陋或髒亂地區認為有必要時,得視細部計畫劃定地區範圍,訂定更新計畫實施之。」又,都市更新條例第一章總則中第一條「為促進都市土地有計畫之再開發利用,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居住環境,增進公共利益,特制訂本條例。」第二章更新地區之劃定第五條「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就都市之發展狀況、居民意願、原有社會、經濟關係及人文特色,進行全面調查及評估,劃定更新地區……。」
凡此,可見都市更新必須回歸都市計畫,與都市發展連結並在都市計畫的精神與內涵下執行,此外,亦揭示了都更專業的基本價值與目的,這是都市更新的「應然」,但「實然」卻不僅不是如此,甚至竟扭曲了「應然」。簡言之,台灣社會都更的實踐必須檢視幾個問題,第一,都市更新與都市計畫連結了嗎?符合都市計畫的精神與規範嗎?會否造成都市計畫的失控?其二,都市更新是「有計畫」的再開發利用嗎?真能復甦都市機能、增進公共利益嗎?是否將老屋改建視為改善居住環境?第三,都市更新地區劃定前,有先就都市之發展狀況、居民意願、原有社會、經濟關係及人文特色,進行全面調查及評估嗎?都市更新地區計畫符合都市計畫嗎?而都市更新單元劃定符合都市更新地區計畫嗎?
以上諸問題,倘若答案皆是否定,那麼就必須追問,這個專業到底如何操作,以及到底是什麼在操弄這個專業,讓它距離其社會價值與職責越來越遙遠。
從都市計畫到都市更新地區計畫再到都市更新單元劃定,若不需有任何連結,那麼都市更新單元的劃定就變成實施者得以恣意而為的圈地行為,而凡是被圈囿的地區皆成為叢林戰場,更貼切的說,是一場打爛泥仗的競技場,場內盡是利益的競逐,參與者(住戶與實施者)往往都把自己當作是羊,而認為對方(實施者或住戶)是狼,總認為自己吃虧而對方貪婪,因此必須一再的用盡各種方法證明別人很「壞」,卻不需(或無法)證明自己很「好」。這其實是弱肉強食的野蠻遊戲,把人性最陰濕的一面毫不保留的展現,而難道這會是「城市再生」的本意?文林苑案乃至其他都更案,都是這樣的走馬燈,轉不停啊轉不停。
當核心的精神、價值消失殆盡,只剩下市場與效率,追求利益極大化與抵抗極小化。因此,劃出都市更新單元之外,反而成為某些住戶的宏願。
都市更新為何發展至此?因為主事者(政府)抱持速食與功利的心態,急功好利的將之視為政績,因此必須炒短線,包括以容積獎勵釋利,讓實施者與住戶願意進場逐利,並且不斷增加實施者的主導性,因而造成資訊與權力的不對稱,都更的天平極端傾斜。最終,都市再生被簡化為老舊建物改建,而更恐怖的是人心的失控與城市的失控,成為城市發展的最大苦果。
一旦都市更新原本的價值與理想消失,成為不重要的假象與虛幻,真實僅剩功利、速食、效率與利益,可以預見都更是一件多麼可怖的事,而這樣的專業真的沒有問題嗎?這樣的操作不正在顛覆自我專業嗎?甚至有些從業者抱怨,為了促成都更案,必須辛苦的陪住戶吃飯、哈拉,若真的如此,都更的實踐真的是遠離民主、專業與再生,從業人員不知為何而戰可見一斑。
再往源頭探尋,作為一門應用的專業,其實專業者的養成場域--大學的價值早已面對挑戰而岌岌可危。試想,如果進大學的目的簡化到只有拿文憑、有工作、賺多錢、混口飯,那麼攸關人的價值、理想與涵養的教育如民主、人權、正義、公益乃至社會人格、思辨能力等,對學生而言不僅不重要,甚至是「不要」,而真正需要的只有知識(標準答案)、工具、技術與法條,令其就業後只要上級做出決定,即可善用技術依法行政為其達到目的,這很像技職教育,但更像極了電影機械公敵》中整齊行列的機器人。
日前,一位長期追蹤報導土地徵收與都市更新的媒體朋友來電,問我都市計畫與都市更新為何常常不考慮既有的人群與生活方式?為何往往驅離在地的人們而引進新駐人口?為何總是強迫原有居民必須服膺新的空間秩序?還問,專業者為什麼沒有一點點「人的思考」?並說「只要一點點就好了,台灣社會就會改變了。」這句話在我的心底盤旋不去,土地管理與空間規劃專業者都必須質問自己,並試著自我解疑。

3 則留言:

  1. 殷殷期盼執政者、實施者能聽進教授的意見!
    太多被徵收戶像是大海的漂流木,流向何方?

    回覆刪除
  2. 期待這次民間可以提出讓人耳目一新的修法版本!

    回覆刪除
  3. 我看到許多專業者涉入「都市更新」,特別是容積獎勵的競逐時, 有如酒醉駕車, 常常說「我哪有喝醉?哪有撞到人?」都市更新養活了一大半的都市計畫與建築專業者, 呼籲大家「喝酒不開車」是如何的困難!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