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6日 星期六

土地不正義的風光:

再談「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的集體掠奪
 

 
台灣社會土地掠奪的腳步從來不曾稍歇,區段徵收成為政府都市規劃與開發的重要工具,卻也是台灣土地與人民面對的利刃,因為這些計畫真正的目的是將農業用地變成都市用地的龐大土地利益,而這些天上掉下來的暴利,也早已被政客、樁腳、炒地資本集團彼此妥適的分配,且這樣的嗜土分肥,也正是台灣盤根錯節的地方政治能夠屹立不搖的根本立基。

因此,政治人物一旦當選就得履行承諾,依約定啟動行政體制,開始都市開發與土地炒作。一次又一次的行政程序(委員會審議),強勢開發集團不僅用各種方式美化不適當、不合理的計畫,也以各種方式弱化反對聲音,營造出開發拓殖箭在弦上、勢在必行的地方氣氛。

而這正是許多世居地方、以農為業、反對浮濫圈地、拒絕強徵的當地居民揮之不去的夢魘,他們必須一再地放下手邊的田地工作,走向抗爭與守護的路途,在隨時可以吞噬他們財產、工作與生存權利的行政體制中努力的發聲再發聲。這些來自農鄉的公民聲音,捍衛的不僅是自己的權利,還有台灣社會基本的溫飽(糧食安全),更是世代永續的價值。

但是,坦白的說,不管是在記者會或者審議會,這些人的身影,真的是非常、非常的孤單。

「眼前、短暫」與「世代、永續」的對立

86日上午,內政部都市計畫委會召開第六次專案小組,審查新竹竹北「台灣知識經濟旗艦園區特定區計畫」(璞玉計畫)。簡單的說,就是掠奪良田的璞玉案又來了。

當天9點前我抵達營建署門口,璞玉自救會與促進會被警力稍稍隔開,我看到代表開發集團的促進會張開「農陣滾蛋」布條,也聽到他們記者會的發言大都直接指向謾罵徐世榮老師(台灣農村陣線理事長)。

徐老師站在自救會旁,對此微笑置之。自救會的農民多是上了年紀的長輩者,臉上都有著和風霜雨露及陽光親密接觸的痕跡,一握手就感受到與土地緊密連結的厚實。他們暫時放下二期稻作插秧的農事,風塵僕僕的搭遊覽車北上,用秧苗排出一個翠綠的「米」字。這些秧苗正是米穀的來源,但秧苗應該在田裡,而不是在營建署門口。
 


我在記者會發言時告訴媒體朋友,在營建署門口兩邊看到的景況,正是台灣社會兩個不同的利益的對抗,一邊是都市開發的眼前利益、土地炒作的短暫利益,另一邊則是世世代代、子子孫孫、國家長遠永續的利益,這不只是竹北人的事,更是整個台灣社會的事。不料,促進會幾位不知名的朋友衝進記者會,大聲嗆聲的迎面向我而來,現場一團混亂。自救會會長告訴我:「老師,你刺到他們的痛處了。」

土地炒作蔓延

其實,依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2012年),新竹縣的都市計畫人口有423700人,而現況人口只有297088人,既有都市計畫之人口達成率僅為70.1%,人口缺口有126612人。而甫於去年十月公告的全國區域計畫,新竹縣住宅數為160,362宅,空閒住宅有26,890宅,空閒住宅率達16.8%。

這些資料顯示,新竹縣都市計畫的發展用地已供過於求,並沒有都市蔓延的現象(主導開發的新竹縣府與交通大學不斷強調者),真正不斷蔓延的是土地炒作,並且一再地危及非都市土地。縣府完全迴避非都市土地管理的失控與失責,反而意圖以新訂都市計畫作為土地炒作合理化的工具。這種不合理、不適宜的開發計畫,不僅不能解決問題,更是只會讓土地炒作繼續蔓延。

但是新竹縣政府與交通大學,更是積極地以「公辦協力造屋」來美化這個不具正當性的開發案,讓其披上安置現住戶與照顧弱勢者的外衣。坦白說,這像極了行大惡卻略施小惠的惡棍,作惡後卻意圖用小善來掩飾惡行。事實上,新訂都市計畫的必要性與合理性,才是避免浮濫圈地與徵收的第一命題,有必要才會有安置的問題,也才能檢視協力造屋的內容是否良善,二者混為一談就是打爛仗。

貪婪、更貪婪的圈地

一個沒有正當性的開發案,為了要強行通過行政程序,往往就會報請行政院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這是開發集團侵吞土地的大令旗,整個行政體制面對重大建設,就只能快速開門任其踐踏土地、環境與人權。本案在2004年行政院核定為國家重大建設,面積為142公頃(舊案),貪婪得手後不滿足,開發集團圈地447公頃並重新報院核定(新案)。

在行政程序上,行政院核定之前(不知是否同意以及同意面積與內容),當然不可以進行都市計畫審議。又,行政院農委會亦已行文新竹縣政府,本案若是新案(447公頃)則因實質內容的變更,故對特定農業區的使用就有重審的必要。而內政部土地徵收審議小組(2013523日)亦針對使用特定農業區農牧用地提出審查意見:「本部都委會審議本案前報請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審查後,循程序報請行政院核准。」

因此,本案行政院尚未核定、農委會尚未重審、審議的內容尚未確知,內政部都委會專案小組根本不應開會審查。但是會議通知發了,議事也行禮如儀的進行,開發單位報告20分鐘,支持方與反對方各發言20分鐘,之後發言民眾就被要求離席。我提出程序問題,除非委員要做決議,否則基於議事公開不應要求任一方離席;而若委員要做決議,則開發單位應與民眾一起離席。但營建署承辦單位與委員們根本無動於衷。

等待土地正義

步出營建署大樓,才發現台北下雨了。門口外的老農們穿著便利雨衣,在大雨中坐著等待會議結果。有誰知道與在乎,這是他們生命的重要等待,一次又一次,等待的磨折。我告知他們會議的狀況,他們回以微笑、點頭、合十或握手。我過午還有記者會,得先行離開,他們必須繼續在雨中等待。

離開時,這些農友的臉龐變成幻燈片,一張又一張地在我腦子播放著。同時,想到會議發言時,我提醒委員必須釐清兩個重要的問題,第一,只要非都市土地管制與發展失控,就可以理所當然成為都市嗎?第二,只要同意的人夠多,就可以集體掠奪別人的基本人權嗎?

而朋友們,您可曾想過,如果此二問的答案皆為「是」,那將會是什麼樣的不公不義社會啊?我想告訴大家,不要懷疑,那正是眼前的「台灣社會」。

土地正義的路途還很遙遠,漫漫長路需要更多的身影與腳印,才能踩踏出正義之路。朋友們,我們一起繼續奮力向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